零点看书

字:
关灯 护眼
零点看书 > 隆万盛世 > 1230副都御使

1230副都御使

1230副都御使 (第1/2页)
  
  魏广德从首辅值房出来,回到自己的值房,那里还有许多奏疏需要他看,票拟。
  
  张四维留在张居正那里,他明白,张居正应该还要和他再说点什么。
  
  虽然就在刚才,张居正透露出内阁有意清丈天下田亩后,张四维并没有表示反对,甚至附和了张居正,但谁知道是真心还是假意。
  
  张居正留下张四维,应该就是为此。
  
  张居正要怎么说服张四维,魏广德不关心,此时他刚回到值房,芦布就快步跟着他走进去,在他耳边小声说道:“老爷,西南那边出事儿了。”
  
  “嗯?”
  
  听到芦布的话,魏广德一下子停下脚步,呆立当场。
  
  是的,现在他的处境其实也非常微妙,那就是对外动武的事儿。
  
  虽然事儿是缅甸东吁王朝挑起来的,但是朝廷做出强硬回应,也是在朝中激起一点反对之声。
  
  在老学究眼里,周围都是蛮夷,所以大明就更应该以理服人。
  
  为此,对于此次缅甸东吁王朝兴师犯边,朝廷应该是以圣人之道予以教化,而不是以暴制暴。
  
  因为下面有这种议论,虽然支持的人不多,但都算是朝中清流的老派人物,影响力还是有的。
  
  当然,最重要的还是结果。
  
  其实,就算战争是大明朝廷发动的,也无所谓。
  
  在大部分人看来,只要能打赢,也就算了。
  
  有没有道理,根本不重要。
  
  可刚才他听到什么,芦布说西南出事儿了。
  
  魏广德本能的就想到,是不是李成梁轻兵冒进吃了大败仗。
  
  “什么事儿?”
  
  还好,魏广德并没有直接问出来,表达自己所想。
  
  “李总督在西南下来杀俘,永昌府监察御史罗汝芳上奏了此事,已经送到兵部和都察院。”
  
  芦布不知道刚才他的话把魏广德吓到了,只是很老实把情况说了下。
  
  “现在消息已经在朝中传开,许多人去兵部,说应该严惩李成梁杀俘行为。”
  
  芦布继续说道。
  
  “什么时候传出来的消息?”
  
  魏广德一听不是打了败仗,心就放下去大半。
  
  只要不是打输了,其他都好说。
  
  “就是大人去首辅大人那边的时候,兵部送来了奏疏抄本。”
  
  芦布小声答道。
  
  魏广德迈步,快速回到自己书案前,看到正中放着一本奏疏,当即拿起来就快速翻看起来。
  
  他其实还在纳闷,杀俘,这种事儿怎么可能被人告了。
  
  战场上,直接把人砍了就是,何必闹出杀俘的事儿。
  
  等他看完奏疏才明白,李成梁这次还真是杀俘,已经投降的缅军士卒居然还想造反,弹压后被李成梁下令杀了一批。
  
  算是杀鸡儆猴吧,想来剩下的俘虏应该会老实许多。
  
  不过奏疏后面,罗汝芳明显还是在为李成梁开脱,一是这些战俘不知好歹,大明朝廷并没有亏待他们,居然还想要闹事儿,实在是咎由自取。
  
  二嘛,自然说也说了李成梁最初是没打算杀人立威的,因为不需要,而是还想留着他们为大明效力。
  
  最后得出的结论就是,李成梁下令杀俘,应该是情急之下的命令,朝廷可以斥责但没必要追究。
  
  更何况,此时战事正急,就更不应该为此对领兵大将做出惩罚,以免动摇军心。
  
  其实魏广德知道芦布口中的问题是李成梁杀俘以后,根本就没怎么上心。
  
  古代杀俘,也就是看君子书的人才会觉得是将官残暴,有伤天和,而对于那些上阵打仗的人来说,或许死人看多了,根本不觉得有什么问题。
  
  虽然从后世人的观点来看,杀俘是极不人道的一件事儿,但是在古代战争后,却是司空见惯。
  
  战俘需要粮食供应,这会增加军队的负担,除非能够有把握把战俘收编,战胜方一般都不会把资源投入到战俘身上。
  
  为了解决粮食问题,不得不杀掉战俘,就是其中一个选择。
  
  当然,还有就是战俘的处置。
  
  唐朝以前的战争,多是征召农民参战,这么多的战俘聚集在一起,如果能快速把他们分散到地方自然是好的,可若是不能快速安置,则极容易酿出民变,引发社会动荡。
  
  这次李成梁处理的缅军战俘,其实就是后一种。
  
  李成梁留下他们,自然是早有打算的,但他也只会要听话的人。
  
  “杀了也就杀了,还追究什么?他们不呆在缅甸,而是跟随反贼杀进我大明土地,难道还杀不得了。”
  
  魏广德轻声嘀咕一句,根本没把那些满口仁义道德人放在眼里。
  
  至于杀俘不祥,那也是他李成梁的命,和大明朝廷可没什么关系。
  
  大明朝廷的内阁非常有意思,用后世人的眼光来看,似乎阁臣绝大部分,甚至可以说几乎全部都是浊流,而不是清流。
  
  翻遍明史,查看所有内阁阁臣名单,似乎也只有一个赵贞吉才能算清流,但他在内阁的时间也是极短,不过三年而已。
  
  “清流”本义是指没有被污染、清澈的河流,代指人的时候往往指的是那些正直、清廉、心中存有国家和百姓的官员,是君子。
  
  可是在大明朝的内阁里,却一直没有这些君子存在的土壤。
  
  实际上,大部分清流官员,在皇帝眼里,或许就是只会夸夸其谈,评议时政,上疏言事,弹劾大臣,指斥宦官,对外反对列强蚕食,对内主张整饬纪纲,但真正做事却什么也不会。
  
  而相对应的浊流,则多是实干家,会做事儿,能处理好朝廷面对的各种问题。
  
  实际上,大明朝朝堂就是浊流官员在管事儿,清流管员则负责监督打嘴炮。
  
  骂李成梁不仁忘义,高喊要处理他的人,就是不管事儿的清流。
  
  都没有什么权利,喊的再大声又有何用。
  
  不过,魏广德倒是想到貌似可以利用这个事儿,去和陈瓒见见面,对外放出风声自然就是为李成梁讲情,实际上则是另一个事儿。
  
  这次都察院似乎有脱离中立,倒向首辅那边的意思,魏广德觉得有必要找陈瓒要个说法。
  
  要是他不能稳住都察院,那就得给他一个交代了。
  
  魏广德当即写了条子,分送兵部和刑部,交给他那边的人,让他们尽量敷衍那些清流官员。
  
  这种事儿,浊流是绝对不会掺和的。
  
  谁不知道李成梁回京城和去西南是魏广德安排的,甚至官职都是他魏广德安排的。
  
  浊流,相对来说更看着利益,没利益的事儿一般不会沾边,除非涉及国本。
  
  
  
  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热门推荐
我的恐怖猛鬼楼 夏日赞歌 剑道第一棺 为了长生,我挖自家祖坟 修行,从变成反派开始 谁与争锋 最强末日系统 三国之无赖兵王 了不起的盖慈比 仙尊天幽